16歲第一次踏足澳門,印象中是很落後(相對香港),跟媽媽漫步從碼頭到葡京一段路,路上有些瓶子比人高的可口可樂,車子極少,偶有三輪車在身邊經過,一切都是如此新鮮。

18歲以後,多次往澳門,很棒的小镇風情,愛上碼頭帆船餐廳的雲吞麵,黃澄澄的外皮,滑溜而帶麵粉、蛋香。麵質富彈性,軟硬剛好,咬感一絕。蝦肉、豬肉、肥肉比例完美,配上一碗熱騰騰喝後並不口渴的湯頭,自此奠定了這種至愛食品之超然地位!!

再長大一些,認識了長居澳門的朋友,每次到澳門就會住進她西環的豪宅,這位嬌媚的小姐最愛古董,一整套明代的紫檀傢俱從爛鬼樓以極低價搜購回來、古董大煙床、屏風、襯托在葡式大宅中,風格自成,百看不厭。古舊葡式洋樓地下就是當年知名的「亨利餐廳」,晚上聚滿哈利玩家、城中優皮,呷著紅酒大啖萄式燒腸。

西環、南環就是公認為最優靜跟交通方便的住宅區,傍晚到深夜,散步於此,氛圍妙漫得溶化整個人,散步後覺得餓,搭個公車瞬間就到議事亭那邊吃粥麵或糖水。

當年賭場還只得幾家,最愛聽朋友談到關於賭場的鬼怪傳聞。朋友會開車載一眾到處吃最道地的菜式,她廣交天下友,每次都一大堆人,十多二十人一桌,燒乳豬可以整隻上,燒羊脾一整支,馬介休沙丁魚一叫就是三四打,萄式腸一大盤.......

深夜赤足走在黑沙海灘聽朋友講水蛇跟水蛇粥、在氹仔葡韻聽澳門人講當地拍拖勝地。在半邊橙、三盞燈找最道地最隱藏的驚喜地方美食.....

這樣的,我在澳門渡過很多值得回味的時光!

及後,竟然買了自己的房子。那時候,碼頭到葡京一段海邊剛開始填海,我的房子就在海邊,仍是興建中的樓花。有了第一間澳門房子,很快樂!

自此到澳門更多了,第一是看房子工程進度,第二是吃吃吃。

寶石900元一窩的佛跳牆,950一窩的雞燉翅,把我們一家吃到撐!氹仔凱悅渡假村的佛明高,是每次每到之地,外藉樂隊偏好唱奏卡本特兄弟的歌曲,一邊聽著— yesterday once more, close to u, 看著河道游過的雪白鴨子,紅酒、羊肉、燒腸,超愜意一夜在當晚夢中也會泛起笑容來。

...is a kind of synchronic....,那幾年,在香港、大陸認識不少澳門朋友,再製造多了一到假日就往澳門去的理由。

黃枝記的雲吞面、祥記粥麵的粥品、杏香園杏仁白果合桃露、時記的燒烤、中區康記的小菜海鮮、黑沙灣的燒乳豬、、還有數之不盡的驚喜美食,在每次旅程上飾演著不輕的角色。

歲月滾滾溜過,海邊大馬路大興土木,葡京的流鶯越來越多;碼頭重建了、西環南灣相繼填海、氹仔橋又架多一條。短短幾年,澳門變化大得連澳門人每天都驚訝萬分幾次。隨著好朋友英年病逝,及因財困將樓花在入伙前脫手,澳門這地方,忽然跟它脫勾了,因緣淡出,過後的日子,除了有外國朋友來香港玩,會做導遊玩個一天外,就此絕跡此地!

兩三年前,新春假期參加了中國短線遊,在澳門解散,團友參觀氹仔的幾家袖珍博物館,我因為到過 N 次,就坐在海邊嘆咖啡等候,看到對面有一超巨型地盤正在施工(後來的威尼斯人),看到左面對岸沙塵暴發的,右邊一大片爛地佇立幾十條樁柱,轟隆轟隆工程施工聲浪像立體聲從四方八面襲來…


再過兩三年,年初新春到過一次澳門,闊別短暫的三十個月,我整個人呆了,漁人碼頭、新葡京、星際、永利、威尼斯人...美高梅跟ABCDE國際大飯店賭場爭相嶄露、西環南灣海岸線不見了,四周高樓密麻麻,氹仔旺得不能跟昔日比較。

沒錯,這就是賭牌開放後短短幾年的一個天翻地覆、山搖地憾式轉化。

漫步在大街小路,感覺人車多了、商業味重了,其它的,還好~發覺如果仍然鑽在小巷及一些道地市民區域,一切都沒太大不同。

紅窗門街市仍然一樣,多了的是貴價的海鮮販賣,因為人民富起來,二龍喉公園仍然清幽,因為旅客賭客不會往這邊跑。

站在聲色犬馬的沿海大馬路,為一幢幢五光耀目、懾人心扉的建築而迷惘,回想16歲那個夏天,回想跟媽媽弟弟坐著三輪車穿梭,回想過去幾多歲月的流影,心情激盪迴轉。

羅文一句:「變幻原是永恆」飄出來了 ..... 這就是人生,這就是生命。


(完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4he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